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秋夜讲解
四缘去谁肇七识习未央沈沈倒营魄苦荫蹙愁肠琴
瑟徒烂熳姱容空满堂春颜遽几日秋垄终茫茫孰云
济沈溺假愿托津 梁惠
唱摛泉涌妙演发金相空有定
无执宾实固相忘自来乘首夏及此申暮霜云物清晨
景衣巾引夕凉风振蕉荙裂露下梧楸 (第 57a 页)
卿也楚得偃然而狎主齐盟者则武罪也
○春秋之罪吴楚也不以夷故以王也如秉礼而翼周
吾将从之矣六雄之自王则 梁惠
始也故 (第 3b 页)
梁惠
者魁叛
而浮夷者也
○三公子之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之好士也以存魏
也恶乎同魏为秦而疑信陵矣赵为秦而摧李 (第 3b 页)
   习凿齿
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来荆州与习凿齿相见道安
因自通曰弥天释道安习答曰四海习凿齿当时以为
名对(何氏语林○石林诗话曰晋魏间诗尚未知声律/对偶然陆云相谑之辞所谓日下荀鸣鹤云间陆)
(士龙乃指为的对至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之类不/一乃知此体出于自然不待沈约而后能也旧不解四)
(海弥天为何等语因读 梁惠
皎高僧传载凿齿与安书/云夫不终朝而雨六合者弥天之云也弘渊源而润八)
(极者四海之流也故摘其语以为戏耳 (第 14b 页)
  恒产琐言
三代而上田以井授民二十受田六十归田尺寸之地
皆国家所有民间不得而私之至秦以后废井田开阡

陌百姓始得私相买卖然则三代以上虽至贵钜富求
数百亩之田贻子及孙不可得也后世既得而买之矣
以乾坤之大块国家之版图听人画界分疆立书契评
价直而鬻之县官虽有易姓改氏而田主自若董江都
诸人亦愤贫者无立椎之地而富者田连阡陌欲行限
民名田之法立为节制而不果行其乃祖乃父以一朝
之力而竟奄有之使后人食土之毛善守而不轻弃则
子孙百世苟不至经变乱亦断不能为他人之所有呜

呼深念及此其可不思所以保之哉
人家子弟从小便读孟子每习焉而不察夫孟子以王
佐之才说齐宣 梁惠
议论阔大志趣高远然言病虽多
端用药止一味曰有恒产者有恒心而已曰五亩之宅
百亩之田而已曰富岁子弟多赖而 (第 2a 页)
   朱氏先茔之表
苏之崇明朱氏讳新字通甫读书好礼有孝弟之行不
别治生业惟勤稼穑蚤作暮息躬督其家人岁穫共公
赋外必有馀而施义于其乡贫乏患难咸赖以济其施
益厚而心恒若不及盖乡之善者皆誉其行不善者亦
化而改焉治道路惠行者作津 梁惠
涉者亦皆尽心乡
闾有长者之号某年卒春秋七十有六配葛氏继唐氏 (第 24b 页)
亦尝至魏。而未闻公叔之荐于其君也。则是不识仁义之说。足王于天下也。且世之论秦孝者。以其用卫鞅而为贤。 梁惠
以其不听公叔而为愚。然假使孟子适秦。而孝公必不能用矣。何以知其然也。先言帝王之道。而孝公时睡。则枉尺 (第 137L 页)
 好财之心。常情所痼。视己常歉。不能恕人。莫知苗硕。举世通患。故纣聚钜桥。犹为不足。若但言内本斯有财则哀公不知盍彻之为有财。 梁惠
不知制产之为生财。故更就财一节。申明内本真为财足之道。以晓人焉。食之者寡。用之者舒。是絜矩务德之政也 (第 101L 页)
 

志学之学。学而之学。似无异同云云。
同一大学之学。而学而集注必言效也者无他。为其下有习字。习是效之之工故也。此章所以特释曰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者。盖以见虽在生知之圣人。所志之学。亦不外乎大学耳。此其所以特下此所谓三字之义也。程子据圣人生知上说。朱子据圣人进学上说。故不同。然此章大旨。专是进学之意。则朱子说似优矣。
 孟子惠王僭窃。而孟子就见。盖不惟答其礼。视天命而不尊周故欤。 梁惠
之僭王而孟子见之者。固是答其礼意。然向使孟子果见用于梁。而得行其道。则安知不尊周。而毕竟革其僭王之号 (第 392L 页)
断然行三年之丧。而五月居庐。百官听于冢宰。一视三代之古制。此为孟子第一行道处。
滕文公为国之问。异于 梁惠
之利国齐宣之交邻。故以恭俭礼下对之。孟子之待文公。亦有异于待齐梁之君者。
以民事不可缓为始。因以人伦 (第 447H 页)
。齐虏太子申。则孟子游梁。自当在三十年之后。然孟子居梁不及二三年。而惠王已卒。襄王又立。乃实计其时。 梁惠
即位之年。距鲁缪即位之年。止三十零年。 (第 97H 页)
梁惠
卒年。距鲁缪卒年亦不过四十 (第 97H 页)
  [侮前圣]
宋莆田郑厚曰。孟子非贤人也。履周之地。食周之粟。常有无周之心。学仲尼而反之。使当时有能倡威文之举者。文武成康之业。庸可几乎。而轲徒以口舌求合。自谋利禄。今日说 梁惠。
明日说齐宣。皆陷之使为汤武之为。轲忍人也辩士也。仪秦之雄也至譬之诗礼发冢。市井贩妇。其丑诋极矣。苏轼 (第 524H 页)
  

[总论]
孟子之书。是孟子所著耶。抑门人所记耶。司马迁,赵岐以为孟子所著。林思慎,韩愈以为万章公孙丑之徒所录。而朱子于序说则以史记为是。于滕文公篇首章集注则复谓门人不能尽记其辞。二说不同。故后之论者。或主前说或主后说。今考此书。每章以孟子曰冠之。而当时所见之诸侯如齐宣, 梁惠,
梁襄,滕定,滕文,鲁平之类。皆直书其谥。是列国诸侯之谥。未必皆孟子之所及见。据此则其为门人所录。果无 …… (第 164H 页)
 晚锡对。古文𥳑净。有以一字含数意者。一篇之首。郑重称孟子见梁惠王云尔。则其必有可见之义。读者自可领会矣。竹书纪年。慎靓王二年。魏惠王卒。其后四年。齐人伐燕取之。又二年燕人畔。史记魏惠王三十五年孟子至梁。后二十三年齐人伐燕。而孟子在齐。二书所纪年数。虽有不同。而其先梁后齐则同。恐当以前说为正。
叟之称。见于何书。古之尊敬贤者。必称以夫子。故齐宣之对孟子。亦以夫子称之。而 梁惠
则乃独称之以叟者何也。
 祖淳对。刘熙释名云叟者长老之称。据此则叟之称。未始不为尊敬之辞。而惠王之见 (第 165L 页)
孟子。感幸其不远千里而来。故必以叟称之。所以见悯老之意也。
孟子之历聘。始于 梁惠。
则其至梁之时。必当自邹而 …… (第 165L 页)
 晚锡对。何必曰利之利。即以利为利之利。未尝不利之利。即以义为利之利。然则集注所言。政所以发明经旨。而至于遗后二字。恐当以互文看矣。
尊王黜霸。孟子之道也。继孔圣明春秋。孟子之事也。则 梁惠
僭王之号。又何遽从而称之耶。或据史记魏世家。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相王。追尊父惠王为王之文。以为孟子 …… (第 169H 页)
 晚锡对。孟子至梁。在惠王三十五年。而其改元称王乃在三十六年。则此章所称之王。为后人追加也无疑。故史记引此章。皆称君而不称王也。
史记谓惠王三十五年孟子至梁。而后儒多非之者。盖以孟子去梁在襄王初年。溯计惠王三十五年。则前后在梁总为十八年。不应如是之淹留也。且史记魏世家云襄王五年予秦河西之地。七年魏尽入上郡于秦。与此书所谓西丧地于秦七百里者相合。特史记误系之襄王五年。而其实则惠王四十一年也。据此则孟子之见梁王。必在四十一年之后。而其距改元称王。不知其几历年矣。此章所称之王字。岂非当日之据实直书者耶。
 祖淳对。圣教诚然矣。 梁惠
之谥则容或有后人追加。而至于章内所称之王字则必是当日据实之书。盖既入其国则不得不因其俗而称之也。 (第 169L 页)
 明堂者。王者之堂也。诸侯之不可居是堂明矣。宣王之欲毁也。孟子何不告之以尊周之义。直以行王而王劝之何义也。大抵孟子此义理。诚千古不敢知之疑案。大儒如司马温公亦致疑怪。其说似不为无据。此当何以辨之。谓以天命人心已去于周室。不足与有为云尔。则天道难知。圣人未尝言命矣。王道苟行。人心不可复归乎。且周显王,慎靓王。何渠不若齐宣 梁惠
耶。均之为不足与有为。则此又何据焉。妄论圣贤出处。固知无关于己分。无补于事为。而如得闻圣人定论。则温 (第 468L 页)
安文成公实记序
情易忽于近。论必定于久。理势之常然也。今天下佣隶髫丱。无不知孔氏为圣人者。当齐宣 梁惠
间。去孔氏才百馀年耳。一时之学。不入于申商。则入于杨墨。其能尊孔氏者。唯孟子一人而已。盖知圣之难于近 (第 405H 页)
 问孟子对好货好色之问。皆因其问而引导之。独于利。折之以仁义。而不道之以义之和之利何也。

齐宣有英气可开发。故因其性而导之。 梁惠
则蔽痼之已深。故先格其非心。
 与人为善注。辅氏云末一句单指舜。倪氏云并指三人而言。何者为是。
子路 (第 416H 页)
修而已。岂高远难行。不可以跂及哉。是以昔者成覸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于齐宣 梁惠。
所言者王道。所劝者仁义。彼景公与宣惠。论其姿质。则本无彼我之悬殊。强勉为善。可与圣贤同归。苟能实行王 (第 126H 页)
数至三千。逐一理会过。都恁地通透。始得。○训安卿云如吾友也。只是拣那尖利底说。粗钝底却掉了。如孟子从 梁惠

王以下都不读。只拣告子尽心来说。其他五篇都删了。紧要便读。閒慢底便不读。精底便理会。粗底便不理会。书 (第 253H 页)
柳处士。取其全书而读之。因撮其精要。为十二卷。蚤晚取读。极意反复如何。不是小事。千万着眼。
 孟子于 梁惠,
齐宣之问利国伯者之事。则以何必无道。直截以对之。好乐好货。则反顺而导之。何欤。
人心人欲。不可不分。 (第 302L 页)
盍行四达祇潭华。华社规模竟狭些。不辨是非虽若厚。异时千谬起毫差。
斋居有感(壬戌)
利诚乱始义治源。 梁惠
宋牼皆未闻。逃父毁形昙罪大。负亲遵海舜仁存。克己工夫谁点雪。际天事业等浮云。而余病久兼才拙。祇合閒中 (第 376L 页)
是罔上陷君之大故。以麟锡犯之也。虽属既往。曷胜痛叹。或曰。皇帝称号。设或未稳。臣子道理。如何不称。昔 梁惠
齐宣僭称王。而孟子尚称之。是不知孟子之于齐梁。以其诸夏而有力。实可为王。故非特称之。反劝之也。今日皇 (第 351L 页)